从繁茂的芦苇丛,赶出一群母野猪。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!
从繁茂的芦苇丛,赶出一窝小野猪。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!
驺(zōu)虞(yú):一说猎人,一说义兽,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。
茁(zhuó):草木茂盛貌。葭(jiā):初生的芦苇。
壹:发语词。一说同“一”,射满十二箭为一发。发:发矢。一说“驱赶”。五:虚数,表示数目多。豝(bā):母猪(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)。
于(xū)嗟乎:感叹词,表示惊异、赞美。于,通“吁”,叹词,表示赞叹或悲叹。
蓬(péng):草名。即蓬草,又称蓬蒿。
豵(zōng):小猪。一岁曰豵(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)。
参考资料:
1、朱 熹.诗经集传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7:10
2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45-46
3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49-50
此诗为赞美驺虞而作,但对赞美的对象即“驺虞”所指尚存较大分歧。有学者认为此诗是赞美为天子管理鸟兽的小官吏的诗歌,还有学者认为此诗是赞美猎人的诗歌。《毛诗序》认为这首诗是歌颂文王教化的诗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45-46
2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49-50
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,分歧主要源于对“驺虞”一词的理解。坚持“诗教”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,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,人们驱除害兽,但又猎不尽杀,推仁政及于禽兽,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。有人说,“驺虞”是一种义兽,它不食活物,只食死物,有着慈悲心怀;还有人说,诗中的“驺虞”所指并非义兽,而是管鸟兽的官职,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。《鲁诗》就已将“驺”释为天子之囿,将“虞”释为司兽之官,今人鲍昌《释〈驺虞〉》一文,解“驺”为饲养牲畜的人,解“虞”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,将驺虞合训为猎人。
全诗两章,每章三句,第一章首句“彼茁者葭”,“葭”是初生的芦苇,长势甚好,故用“茁”来形容。用“茁”还有一个好处,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。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,当春和日丽之时。风煦润物,花木秀出,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,极为隐秘,猎人却能够“壹发五豝”,所获不菲。第二章首句“彼茁者蓬”,“蓬”指蓬蒿,草本植物。在这里,芦苇也好,蓬蒿也好,都不是什么主角,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。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,天高云淡,草浅兽肥,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,但猎人仍然能够“壹发五豵”,轻松从容。打猎的地点、背景在变,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,足见其射技之高超。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,简笔淡墨,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、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,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。
关于“壹发五豝”与“壹发五豵”有多种解释。有人说“壹发”是指射出一支箭;有人说“壹”不是确数,“壹发”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;有人说“壹”是指一打,即十二,“壹发”是指射出十二支箭;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。“豝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,“豵”是指小猪。其实是雄是雌,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,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,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:“于嗟乎驺虞”。
袁总督电奏有大祸将临语闻而感赋。清代。李希圣。 事过方知大祸临,君臣相对但沾襟。死棋著著犹堪覆,长夜漫漫直到今。三户亡秦那可得,诸公误国是何心。当时痛哭书还在,吞炭年来口已瘖。
泛清波摘遍 咏沼内红鱼。清代。陈维崧。 吴娘水阁,几曲金塘,时听红鱼跳波响。翳然花竹,日高舟尾浮菰蒋。妆台上。伤春天气,中酒心情,斜溜明矑还细相。照水钗倾,投饵鬟偏,几遍惆怅。朝霞漾。寄到啼椷染血,带得落花铺绛。爱尔绝代红妆,水云高旷。浑无恙。娇鸟笼底去来,美人影中生长。莫管画溪笠泽,黏天风浪。
洞山十咏 其八 透瓶泉。元代。岑安卿。 崖阴滴珠玑,清蓄鲛人泣。瓷罂汲新寒,满贮归须急。外渗如方诸,中乾匪人吸。君看铅汞流,金铁犹漏湿。
示子遹。宋代。陆游。 家贫不学俭,物理有固然。要是善用短,足以终其年。我家稽山下,禀赋良奇偏。敢言中人产,日或无炊烟。有儿更耐穷,伴翁理遗编。短檠幸能继,竟夜可忘眠。